某券商旗下资管违约规模逾20亿!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05-23 08:26
2018年以来,联储证券发起成立的多款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违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截至目前,这些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且在进一步发酵。5月20日,部分违约项目投资人前往联储证券上海地址沟通。

“这次已经好多了,虽然晾在这儿等了很久,但中午还给大家提供了快餐,之前来的时候都不让进电梯。”一位投资人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至少涉及联储证券所管理的6大暴雷资管计划产品,涉及投资人约1000人,每个产品的融资规模在3亿-5亿元,总规模约20亿。具体包括,联储证券发行和管理的聚诚1号(韬蕴资本项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聚诚5号(宏图高科项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聚诚9号(凯迪生态项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聚诚15号(东方金钰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聚诚16号(盛运环保项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及中宏1号产品(中弘股份项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等。

据记者了解,这些项目本身的特点以及违约的情形都类似,均是联储证券于2016年底至2017年初前后发行,资金投向均为上市公司流动性贷款,期限一般为2年,规模多在3亿-5亿。风控措施上,主要是由融资人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并没有抵质押等相关风控措施。

产品收益和分配方式上一般为,半月付息,到期还本;业绩比较基准(产品收益率)按投资金额分为两档,一般均在8%以上。比如聚诚15号产品规定,投资额在100万-300万,投资收益率为8.2%;投资额超过300万,投资收益率为8.2%。

多位投资人告诉记者,均是从第三方财富公司处购买的这些产品。

“这类产品均是直接给上市公司提供信用贷,风险相对较高的,收益在当时的情况下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这些借款人本身确实也是债务较高,风险比较大,当时主要是考虑到上市公司至少有壳价值,后来集中爆雷,一方面有融资人自身资质的问题,另一方面确实与宏观环境变化有关。”一位接近联储证券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

管理人职责拷问

据多位人士讲述,这些产品在发行、销售和后期管理的过程当中均存在明显的管理职失职问题。

一份由东方金钰项目部分投资人集体向深圳证监局提供的材料,对联储证券的管理人职责提出多项“控诉”:联储证券在项目发行期间对融资人内部已经出现并且其已经掌握的重大违法事件(融资人实际控制人就徐翔股票操纵案被立案刑事判决、二股东亦涉案且所持股票被冻结等)未做披露;风控措施中提出融资人核心子公司的100%股权收益权转让至委托人,但未办理相关手续且事后继续对该股权进行多次质押;融资人已经出现债务危机、资产被查封后未及时采取动作,查封之前债务人已经过六轮资产查封等。


5月20日现场,东方金钰项目投资人就这些问题对联储证券进行质问,对方未给予回复,仅介绍,目前与东方金钰的一审判决已出,但是不清楚对方是否收到判决书,也不清楚对方是否会上诉。

多位投资人对记者表示,产品违约后,多次尝试与管理人沟通无果。一位曾经到联储证券办公室与公司相关人士对话的投资人说,当时联储证券的接待人表示,他们也无能为力,且现在政策要求打破刚兑,并且称联储是“民营”的,公司也无法对这些产品进行刚兑。

据记者了解,部分投资人选择通过司法途径寻求解决。一位知情人士称,目前根据规定,这类案件无法集体起诉,只能个案起诉,“特别棘手,我知道的有5个人起诉了,所有案子联储证券都是先提出管辖权异议,6个月了,一审无法正常开庭,连管辖权异议裁定都未出。”

投资合同中关于争议的处理所做的规定是,如果协议不成,任何一方有权交由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解决。上述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的起诉个案中,有的投资人向深圳(联储证券注册地)或宁波(信托公司所在地)提起诉讼,联储证券提出异议要求至上海的法院进行审理;有的投资人向上海浦东新区法院提起诉讼,联储证券又提出异议,要求至其他法院审理。

资管业务冒进后遗症

联储证券一位相关部门离职人士对记者透露,“公司2015年做非标业务收入较多,2016年业务上就比较冒进,风控基本没啥作为,领导表示能做的都做,当时市场上很多其他机构做不了的项目都来找联储。”

这一说法得到多位同行人士印证。上海地区一位券商人士就告诉记者,这些公司当时也找其进行融资,“出的费用都比较高,但是资质不好,风险比较大,我们都没做。”

联储证券财务报告显示,2015年,公司资管业务发起成立资管计划10个,募资规模15.3亿元;其中集合资管计划5个,募集规模7.7亿;到了2016年,财报对资管业务的表述为,公司正处于从单一经纪业务券商向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类券商转型,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取得了爆发式增长,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规模141亿元,是2015年的9倍;管理费净收入1.96亿元。


联储证券2016年集中发行的这些非标产品后来集中暴雷,多无法兑付。上述人士对记者透露,当时公司管理也比较混乱,公司按照千分之六收取管理费,但实际上融资人支付的成本更高,“比如当时我们有个项目,项目经理跟融资人谈下来的费用是2.5%,但是按照千分之六给公司,也就是说这个人在这个项目上拿到的钱比公司获取的管理费还多。公司领导知道后很生气,但是由于这个人未在公司入职,所以也拿他没办法。”

上述接近公司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联储证券这批产品集中踩雷,一方面与公司自身的冒进和风控管理有关,另一方面,确实赶上宏观环境骤变,这些产品都是2016年下半年发行、2018年下半年到期的,正是金融去杠杆一系列监管政策对市场冲击最为严重的时候。

目前的情况,据记者多方了解,联储证券在行业大环境下也在大量裁撤人员,公司资管业务几乎停滞,另成立了风险项目处置部门,以应对这些风险项目。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公司发起成立的资管计划存续51个,存续的资管计划规模98亿元,手续费收入2960万元,同比下降76%。2018年,营业收入6.8亿元,同比下降4%,营业利润4906万,同比下降57%,净利润4048万,同比下降51%。

TOP
电话
18077718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