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化和互联网时期】票据交易将迎来这四大趋势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05-29 11:35
一、中国票据市场总体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宏观调控的转型,票据的支付、结算、融资、交易和投资功能逐渐扩大,企业通过票据签发转让进行支付结算、通过贴现进行融资、银行通过票据交易调节信贷规模和资产负债结构的需求日益增大,票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企业累计签发的票据金额、金融机构累计贴现金额以及票据签发未到期余额、贴现未到期余额等指标已达到数万亿、数十万亿,最高甚至突破百万亿元规模。同时,票据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电子票据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各类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了一些风险案件,但在人民银行、监管机构及时整肃治理、商业银行果断处置风险并加强内控管理以及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后,经历风险洗礼的票据市场再次恢复活跃,目前承兑、贴现业务量已从底部开始回升。

同时,电子票据出票金额和交易金额占比快速提升,2017年,票交所电票承兑金额已占89%,贴现金额占97%,转贴现及质押式回购金额占98.5%。电票占比的极速提升给票据市场未来发展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电子化和互联网时期票据交易四大趋势

(一)交易电子化、平台化

1.电子化

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开业运营。票交所实现了纸票电子化处理,将原来的场外分散交易转向场内集中交易。随着会员机构直连系统与票交所系统的分批对接,以及票交所纸票系统与人行电票系统(ECDS)的完全融合和规则统一,会员机构和票交所之间便真正实现系统的无缝对接,从出票、承兑、背书转让、质押、交易到托收兑付,所有环节都在票交所系统进行操作和信息登记。

早在票交所筹建期间,人民银行就于2016年9月发布了《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224号),鼓励支持电票业务的大力发展,再加上商业银行经历了票据大案要案的洗礼后,也主动选择办理电票业务以降低风险。此后,电票业务得到很快的发展,市场份额得到极大提升,并快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目前,票据贴现和交易端的电子化已完全实现,而企业承兑端、结算环节的电子化程度已超过95%,离完全电子化只差“最后一公里”。

2.平台化

票据电子化是交易平台化的先决条件。交易平台化广义上是指包括票据背书转让、贴现撮合、交易等环节的平台化。这类平台主要是为票据流转、贴现、交易等提供相关服务和信息的交易所或互联网系统,包括上海票据交易所、地方政府批设的票据交易中心、区域金融资产交易所、民间资本组建的票据中介平台等。

上海票据交易所是人民银行牵头筹建的、官方认可的权威票据交易平台。票交所成立以后,票据转贴现买卖断、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再贴现等业务都在该平台上进行叙做,未来甚至与票据流转、交易相关的咨询、评级、增信、经纪等业务都可在票交所开展。票交所将逐步发展成为票据交易中心、登记托管中心、清算结算中心、票据信息数据库、风险防控中枢和货币政策操作平台。

地方票据交易中心是由地方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域性票据交易中心,这类平台绝大多数是在上海票据交易所之前成立的,主要为企业与企业间的票据流转、企业与银行间的票据贴现进行撮合,多数是自建平台系统并关联托管银行的网银,通过控制电票的流转条件,达到控制票款交付等环节违约风险的目的。这类平台包括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广州市中小微企业小额票据贴现中心和沈阳票据中心等。

另外,目前为金融资产提供流转、交易撮合服务的有些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或交易所,今后也可能会分流介入票据资产领域,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流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贴现提供撮合和信息服务。这类平台包括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大连金融资产交易所、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以及陆金所、大金所等。

民间资本组建的票据中介平台多采用互联网模式,主要提供专业化、分层次的票据服务,通过吸收企业和个人理财资金设立资管计划、发行理财产品,投资于票据资产,比如票据宝、京东金融、腾讯理财等。

公司制是未来国资与民资参与票据市场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模式,类似于台湾票据市场的票券金融公司、日本票券市场的短融公司、英国票据市场的贴现所等。建立混合所有制票券公司,有利于加快我国票据市场的国际化建设发展,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和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整合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两者参与票据市场活动的比较优势。

(二)交易智能化、模型化

1.智能化

智能化交易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现已渗透到股票、期货交易以及理财产品、基金投资中。智能化交易也叫程序化交易,必须依靠强大的交易系统作为支撑,交易系统主要包括策略模型、风险控制模型、交易成本模型、投资组合构建模型和交易执行模型,以及让这些模型“活”起来的数据和研究。


票据电子化与互联网发展时期,可以预见智能化交易将成为某些机构开展票据交易获利的新手段、新领域。未来票交所系统及其积累的海量票据信息和高频交易数据,可以为程序化交易系统的开发提供很好的系统支撑和数据基础。商业银行可以采用金融科技公司或自身的先进技术,建立智能化票据交易系统,通过直连方式对接票交所系统,按照特定的目标和交易模型实现程序化、自动化交易。

2.模型化

交易模型是智能交易的核心和灵魂。交易模型简单来讲就是预测未来趋势的模型。预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未来的预测。因此致力于开发智能化交易模型的票据机构,必须加强数据挖掘和策略研究,按照不同的交易目标研究开发有效的、稳定的、可动态调整的交易模型或策略,比如区间自动交易、指标公式自动交易、自动买卖拐点交易、自动止损卖出交易、追涨买入与闪电交易,以及期限策略、信用策略、收益率策略、套利策略等,并通过风险控制模型实时监测交易执行情况和控制市场风险,通过成本模型控制交易成本和达成利润最大化目标。

当然,广义上的交易智能化还包括企业和银行的贴现、企业与企业的背书转让等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比如智能贴现、票款同时交付的背书转让等。如2018年,招商银行在业内率先实现智能贴现,推出“招商银行票据管家在线贴现”产品。此外还有“平安银行极速贴现”、“民生银行网银自助贴现”、“广发银行e秒贴”、“交通银行网上银行在线贴现”等产品,或多或少都带有智能基因。

(三)交易短期化、高频化

在票交所DVP交割、T+0清算、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备付金账户点对点资金划拨等制度安排下,交易效率、交易风险、系统操作等方面的改善程度较场外、线下交易时明显提升,会员机构因盈利驱动产生的内生错配交易和加杠杆需求,会导致票据交易出现短期化特点,而交易短期化必然伴随着交易高频化。这种趋势尤其在票据质押式回购中表现最明显。

2018年一季度,剩余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票据转贴现占比为3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3个月以内的质押式回购业务占比达到95%,其中,隔夜回购占全部回购的24%,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7天以内的回购合计占全部回购的62%。票据产品在货币市场中的短期、超短期化特征日益明显。

(四)交易指数化、衍生化

1.指数化

此前市场曾经尝试编制“长三角票据贴现价格指数”、“工银票据价格指数”,但这两个指标最大的缺陷在于样本不具代表性或发布机制缺乏公信力。票交所如果能够依托票据数据信息集中的优势,编制出一套票据价格指数体系,便可完美地弥补上述两个指标缺陷。


目前票交所正在加大票据数据和信息服务的建设力度,已经开始着手编制票据收益率曲线。2018年4月19日,票交所举办了票据收益率曲线专家论证会,标志着收益率曲线的编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票据收益率曲线和票据价格指数的成功编制和发布,将为票据指数化交易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机构可以构建以票据收益率或票据价格指数为基准的指数型产品,非银机构、货币基金可以直接购买这类指数型产品;企业和个人也可通过购买与指数挂钩的货币基金,间接投资于票据资产。

2.衍生化

这里的衍生化既指狭义的票据衍生品交易,也是指与票据相关的衍生业务。

市场一致认为,票交所时期,场内交易会使票据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明显增大。然而目前票据市场还没有票据利率风险的对冲工具,因此票交所若能牵头研发票据衍生产品交易,会员机构既可有效防控票据利率风险,也可在交易中获得期权费、手续费等收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票据衍生品交易包括但不限于票据远期、票据期货、票据指数期货、票据期权、票据信用违约互换等。此外,广义上的衍生化还包括贷款票据、信用评级、保证增信、鉴证等业务。

总的来看,票据市场发展进入电子化与互联网时期,其广度和深度都得到极大拓展,不断向新的阶段、新的趋势演进。本文提出的四大趋势,有的已经非常明显,比如电子化平台化、短期化高频化,有的还需观察一段时间,比如智能化模型化、指数化衍生化。作为市场参与者,要主动适应这些趋势。

票据在实际的业务过程中涉及到出票、承兑、背书、保证、付款等基础票据行为,也涉及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回购、买断、质押等其他票据行为,虽有《票据法》《票据实施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央行规范性文件,但在实际业务过程中,不少从业者还是有诸多疑问,为此,我们整理汇总了以下频繁提及的问题。


TOP
电话
18077718729